師資隊伍

許紀霖

職稱:教授

詳細說明

       男,1957年生,上海人。菠菜技术交流论坛紫江學者,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菠菜技术交流论坛-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聯常委、上海市曆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雜志編委。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哈佛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日本愛知大學、東京大學擔任高級訪問學者或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與知識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

主要經曆

1、1975年,中學畢業後下放到上海南彙縣的東海農場,任圖書管理員。

2、1977年,考入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政治教育系,成為文革後恢複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

3、1981年,大學畢業後留在華師大政教系中共黨史教研室研究中國民主黨派史。

4、1985年,考取華師大政教系研究生攻讀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5、1989年,調入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文化研究所,期間組織學者編寫《中國現代化史》。

6、1993年,擔任上海曆史學會秘書長。

7、1997年,調入上海師範大學曆史系。期間赴香港中文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高校訪學。

8、2002年,回母校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系任教至今。

主要著述

1、《無窮的困惑》,上海三聯書店,1988。

2、《智者的尊嚴》,學林出版社,1992。

3、《精神的煉獄》,香港三聯書店,1992。

4、《第三種尊嚴》,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5、《尋求意義》,上海三聯書店,1997。

6、《暧昧的懷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黃炎培:方圓人生》(與倪華強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許紀霖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9、《另一種啟蒙》,花城出版社,1999。

10、《中國知識分子十論》,複旦大學出版社,2003;2015年再版修訂。

11、《新世紀的思想地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2、《回歸公共空間》,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13、《大時代的知識人》,中華書局,2007;2012年再版增訂。

14、《啟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吉林出版集團,2007。

15、《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6、《另一種理想主義》,複旦大學出版社,2010。

17、《讀書人站起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8、《啟蒙如何起死回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9、《城市的記憶――上海文化的多元曆史傳統》(合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20、《當代中國的啟蒙與反啟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1、《在詩意與殘忍之間》,重慶出版社,2013。

22、《政治正當性的古今中西對話》,漓江出版社,2013。

23、《中國,何以文明》,中信出版社,2014。

主編作品

1、《中國現代化史》(與陳達凱合編),學林出版社,1995。

2、《内聖外王之境:梁漱溟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3、《一溪集:杜亞泉的生平與思想》(與田建業合編),三聯書店,1999。

4、《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上海東方出版社,2000。

5、《思想與時代》,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6、《杜亞泉文存》(與田建業合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天地之間:林同濟文集》(與李瓊合編),複旦大學出版社,2004。

8、《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史論》,新星出版社,2005。

9、《麗娃河畔論思想: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思與文講座演講錄》(與劉擎合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

10、《麗娃河畔論思想2: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思與文講座演講錄續編》(與劉擎合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6。

11、《史華慈論中國》(與宋宏合編),新星出版社,2006。

12、《史華慈與中國》(與朱政惠合編),吉林出版集團,2008。

13、《現代中國思想的核心觀念》(與宋宏合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4、《現代中國思想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5、“知識分子論叢”

代表論文

1、《抗戰後期國統區的民主憲政運動》,《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1985年第2期。

2、《近代中西文化之争的曆史評述》,《學習與探索》,1985年第4期。

3、《從中國的忏悔錄看知識分子的心态人格》,《讀書》,1987年第1期。

4、《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人格的曆史探索》,《走向未來》叢刊,1987年第1期。

5、《進退維谷的困惑:在學術與政治間徘徊的知識分子》,《走向未來》叢刊,1987年第2期。

6、《外圓與内方――近代知識分子的雙重人格》,《社會科學研究》,1987年第5期。

7、《商品經濟中的知識分子生存危機》,《讀書》,1988年第6期。

8、《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論》,《新啟蒙》叢刊,1988年第1期。

9、《終極關懷與現代化》,《讀書》,1991年第1期。

10、《中國自由知識分子的參政(1945-1949)》,《二十一世紀》,1991年6月号。

11、《近代中國政治變遷中的權力聚散》,《讀書》,1992年第7期。

12、《中國現代化的曆史省察》,《天津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

13、《中國自由主義的烏托邦:胡适與好政府主義讨論》,《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

14、《理性的貧困:胡适的社會改造思想述評》,《現代與傳統》叢刊,1994年第2輯。

15、《梁漱溟與儒家的内聖外王理念》,《學術集林》,1994年第2卷。

16、《史鐵生:另一種理想主義》,《東方》,1996年第5期。

17、《文化認同的困境:9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反西化思潮》,《戰略與管理》,1996年第5期。

18、《反西方主義不等于現代民族主義》,《明報月刊》(香港),1997年第3期。

19、《市民社會及其話語的構建》,《開放時代》,1997年第8期。

20、《現代中國的自由主義傳統》,《二十一世紀》,1997年8月号。

21、《以中國為方法,以世界為目的》,《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22、《社會民主主義的曆史遺産》,《開放時代》,1998年第7、8期合輯。

23、《啟蒙的命運:二十年來的中國思想界》,《二十一世紀》,1998年2月号。

24、《兩種危機與三種思潮――20世紀中國的思想史》,《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1期。

25、《知識分子是否已經死亡》,《文化中國》,2000年第6期。

26、《當代中國的兩種自由》,《二十一世紀》,2001年2月号。

27、《兩種民主的反思: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6期。

28、《衆意還是公意?》,《天涯》,2002年第3期。

29、《“9・11”事件與全球正義》,《東方文化》,2002年第6期。

30、《當前學界的回顧和展望》,《開放時代》,2005年第1期。

31、《緊張而豐富的心靈:林同濟思想研究》,《曆史研究》,2005年第4期。

32、《置身于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知識分子研究》,《學術月刊》,2005年第8期。

33、《轉型中的思想分化》,《史學月刊》,2004年第7期。

34、《現代中國的自由民族主義思潮》,《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35、《在現代性與民族性之間:張君劢的自由民族主義思想》,《學海》,2005年第1期。

36、《“斷裂社會”中的近代知識人》,《光明日報》,2005年3月22日。

37、《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我的課堂》,《曆史教學》,2005年第5期。

38、《重建社會重心: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學術月刊》,2006年第11期。

39、《世俗時代的中國人精神生活》,《天涯》,2007年第1期。

40、《近代中國政治正當性之曆史轉型》,《學海》,2007年第5期。

41、《近代中國政治正當性的價值沖突和内在緊張》,《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2008年第1期。

42、《“我是十九世紀之子”――王元化的最後二十年》,《讀書》,2008年第8期。

43、《五四:一場世界主義情懷的公民運動》,《知識分子論叢》,2010年第9輯。

44、《大我的消解――現代中國個人主義思潮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春季号(總26期)。

45、《現代性的歧路:清末民初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史學月刊》,2010年第2期。

46、《“少數人的責任”: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士大夫意識》,《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

47、《從尋求富強到文明自覺――清末民初強國夢的曆史嬗變》,《複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48、《走向國家祭台之路》――從摩羅的“轉向”看當代中國的虛無主義,《讀書》,2010年第8、9期。

49、《普世文明,還是中國價值?――近十年的曆史主義思潮》,《開放時代》,2010年第5期。

50、《反思辛亥:迷信“權力”的革命不會徹底》,《東方早報》,2011年6月10日。

51、《儒家憲政的現實與未來》,《開放時代》,2012年第1期。

52、《天下主義/夷夏之辨及其在近代的變異》,《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53、《作為國族的中華民族何時形成》,《文史哲》,2013年第3期。

54、《回歸學術共同體的内在價值尺度》,《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55、《國家認同與家國天下》,《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56、《革命後的第二天――中國“魏瑪時期”的思想與政治(1912-1927)》,2014年第3期。

57、《國王的兩個身體:民國初年國家的權威與象征》,《學術月刊》,2015年第4期。

58、《“土豪”與“遊士”――清末民初地方與國家之間的士大夫精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59、《現代中國的家國天下與自我認同》,《複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5期。

60、《從世界文明的趨勢尋找中國的未來》,《史學月刊》,2015年第11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