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之家
顔幫琴:萬裡援疆系“師大”情,長途跋涉念返璞歸真
發布時間:2021-11-24


本文轉載于:“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校友會”公衆号



校友介紹:顔幫琴,1995年考入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專業,1999年畢業後進入台州市玉城中學擔任曆史老師至今。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在新疆第一師阿拉爾市塔裡木高級中學援疆支教長達一年半。援疆期間獲得“第一師優秀援疆教師”的榮譽稱号,被評為“台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和“浙江省優秀援疆教師”。

素履所往,在“師”印記

縱使是命運撰寫的腳本,仍與心之所向緊密相連。于顔幫琴來說,結緣華師是命中注定的安排,也是最好的安排。顔幫琴老師坦言:“進入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系,比起誤打誤撞,更是心願所趨。”自初中開始,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願望便在顔幫琴心底萌芽。那時候,他被曆史學科深深吸引,如饑似渴地涉獵知識,樂于分享所學,幫同學答疑解惑。課餘時間,他也會幫助老師批閱試卷,在這一過程中體悟到教學相長的曼妙和教育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他渴盼和老師一樣,站在三尺講台,侃談青史,緻力育學,以愛教得桃李英才。初升高時報考師範學校的失利,沒有磨滅顔幫琴的鬥志,反而堅定了他的初心。三年寒窗苦讀後,顔幫琴終于看到心馳神往的師範學府在向他招手,他的老師夢不再是模糊的幻影,而是熠熠閃光地照進了現實。沒有一絲猶豫,他選擇了提前批的師範類,順利成為95級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曆史系的一員。


與其說是他選擇了曆史,不如說是曆史選擇了他。顔幫琴說:“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是我心中的地壇。從踏入校園的那刻起,我便真切地覺得,我屬于這裡,好像華師站在這裡一直在等待,等待我擁進它的懷抱。”他清晰地記得,入學是惠風和暢的九月,從中山北路的标志性校門進入,婆娑樹影與亭台樓閣相映成趣,古色古香的建築流溢着澄黃的陽光,筆直的綠蔭道好像永遠望不到盡頭。校園偌大但不空曠,典雅又不失朝氣。提到共青場,顔幫琴未免有些興奮,這是他大學四年最喜歡的地方。踢足球是顔幫琴平時最大的愛好,所以隻要有空,他就會去共青場踢球。顔幫琴回憶到,共青場的足球氛圍濃厚,總是活躍着足球愛好者的身影。那時候還沒有正規的足球聯賽,但自發組織的友誼賽可謂是數不勝數。他代表曆史系出戰,由于總體實力弱,結果總是勝少敗多。顔幫琴的足球戰績或許是平淡的,但在足球世界裡的他仍是個熱淚盈眶的赤誠少年。他難忘在共青場的每次熱血沸騰與揮汗如雨,享受進球的高光時刻抑或輸球的愈戰愈勇,也記得和隊友緊緊相擁的每個瞬間。“晚上打完比賽後,我們通常會到學校後門的棗陽路吃夜宵來慶祝一番,吹吹夜風,喝點小酒,觥籌交錯之間有種恍惚的幸福感。”顔幫琴笑着說道。


華師的林蔭道光影斑駁,書寫了如煙往事與少年蛻變。那些校園小路或是枝枝丫丫地延伸,或是彎彎曲曲地隐沒,顔幫琴行于其間,這裡的路也是他心緒的留念。他曾是一位窘迫少年,在華師大讀書期間暑假外出打工,身無分文,自行車破胎沒法修理,最後是借師大學生的旗号說服了店主,第二天得以借錢付款。他也曾度過懶散頹廢的迷茫時期,在考試中發現很多耳熟能詳的名著都不知道,于是浪子回頭,堅持泡圖書館,努力以勤補拙。在華師求學的日子裡,顔幫琴深刻感受到“愛在華師大”的溫暖,他不僅與同學老師結下了情誼,而且愛上了華師包容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博學多聞的老師們也傳授了許多治學經驗,這令顔幫琴受益匪淺。其中,王家範老師的話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王家範老師曾告訴他,從事曆史研究就像在大海上漂泊,欲從海面穿透到海底,體悟曆史真義,沒有沉潛下去的毅力和耐心,沒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永遠的好奇心,很可能就像好事的遊客,留下的隻是“某某到此一遊”。在師大成長的四年裡,雖然沒能繼續深造從事曆史研究,顔幫琴決心要腳踏實地,以“真”為标杆,播撒教育之愛,争取早日成為一名獨立而勤懇的優秀曆史教師。


顔幫琴在校期間老照片


援疆路上,傳“師”精神

師大對顔幫琴的意義,除了讓他涉獵到更多知識外,更在于實現了他人格的日臻完善。曆史學的真善美,指導他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關心學生的心理建設和獨立品格的培養。同時,華師大的校訓“求實創造、為人師表”也激勵着他踏實工作、兢兢業業、敢于擔當、勇于奉獻。


自1999年華師畢業後,顔幫琴在台州市玉城中學擔任曆史老師。在擔任教師骨幹的同時,他也是玉城中學學生處主任,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他一直孜孜不倦地精進自己的曆史教學,以丹心碧血澆灌桃李數千,以匠心熱忱培育青年才俊,以最樸實的姿态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奮發有為。2017年2月,顔幫琴代表台州教師團隊奔赴時長一年半的援疆之旅,前往新疆塔裡木高級中學支教,承“師大”的務實精神,走在新時代的教育路上無怨無悔,铿锵有力。


顔幫琴表示,選擇去新疆支教的原因有三。其一,他癡迷史地學科,堅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而這次支教提供了體驗新疆風土人情的好機會,“左宗棠收複新疆”的曆史畫卷也得以走出書本,鮮活地鋪展在他面前。其二,他曾在軍訓中被評為“先進個人”,萌生過“去邊疆當兵”的意願。他願意吃苦耐勞,紮根在祖國需要的地方,以小螺絲釘的力量默默耕耘奉獻。其三,他希望以援疆的實際舉動踐行華師“求是創造,為人師表”的精神,挖掘曆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寓德育于曆史教學,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愛國熱忱與曆史責任感。


迎着燥熱的風沙,穿過挺拔的胡楊林,顔幫琴朝着茫茫的塔裡木戈壁進發。位于祖國西部邊陲的新疆阿拉爾市,是個兵團城市,實行師市合一體制。在援疆指揮部和塔裡木高級中學的嚴格安排下,顔幫琴開啟了他的支教生活,有序地開展上課輔導工作。搭建高效的曆史課堂,提升塔高的教學質量是顔幫琴援疆的重點。針對當地教材和考綱要求的特殊性,顔幫琴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研磨教學内容,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重新梳理教材,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顔幫琴不斷帶領塔高的其他老師開拓進取,打磨優質的教學課堂。然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顯得尤為關鍵。一方面,他利用名師工作室,與當地老師師徒結對,做好“傳幫帶”工作,組織老師開展相應的教學研讨,觀摩網上優質課堂、互相聽課評課,寫教學反思等形式提升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在他指導下,塔高年輕老師連續兩屆獲得囊括一師優質課比賽前兩名。另一方面,顔幫琴深入各年級開設公開課,與老師們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多次為學生舉辦新高考複習專題講座,并參與省指揮部到阿克蘇各地市送教活動。在關注教學的同時,顔幫琴還主動承擔班主任工作,通過班主任論壇、主題班會課等活動與當地老師互相交流經驗。他還特别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積極參與塔高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他與高二的維吾爾族學生買爾登結親,力所能及地幫助其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課餘他也參與指導以維吾爾族學生為主的校足球隊,在運動中拉近師生距離,增進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激勵他們刻苦學習以回饋社會。作為台州教育援疆的典範,他的課堂教學經驗在兵團衛視宣傳播放。


一段援疆路,心系師大情。在援疆的一年半時間裡,顔幫琴老師始終像大漠胡楊一樣,艱苦奮鬥,堅持墾荒,頑強不屈地紮根基層,以務實的苦幹擔當起百年樹人的責任。他傳承了師大的骨氣與精神,腳踏實地,勇于奉獻,默默地堅守教育崗位,到祖國最需要的邊疆去,到教育最薄弱的基層去,可謂是“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落于實處,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與奉獻是我們這一代師大‘弄潮兒’的底色。”顔幫琴誠懇地說,“離開了氣候濕潤的江南,與幹燥炎熱的大漠戈壁相伴,新疆的工作條件無疑更為艱苦,回首一年半的工作,我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但比起那些‘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兵團代表——塔高老師們,我的付出仍顯得微不足道。長途跋涉的援疆經曆也進一步磨砺了我,在和塔高老師們手拉手、肩并肩、心貼心戰鬥的同時,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磨煉了心性、提升了能力。我更堅定把無悔的奮鬥實幹精神作為工作的綱領,做一個教書育人、正德厚生的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守護夢想、澆灌夢想。


顔幫琴援疆期間與維吾爾族學生的合照


朝乾夕惕,與“師”偕行

如今,援疆歸來的顔老師繼續回到玉城中學,在教育事業上一如既往的兢兢業業和勤勤懇懇。他說時隔多年,他對“愛在華師大”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愛在華師大”不限于母校的溫暖與關懷,也不隻是學子對母校戀戀不舍和對同學情誼的牽挂留戀,更意味着每個師大學子都有仁愛之心,服務社會報效國家,愛家愛事業愛祖國。


和其他母校學子一樣,顔幫琴也很關注母校的建設發展。70年來,母校從高水平的師範大學發展為今天國際化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作為師大學子的他倍感驕傲與自豪。顔幫琴注意到,2020年來華師大新推出“雙學位”的招生培養項目,涵蓋金融、新聞、政治學與行政學、教育技術學等八個專業,在打造複合型人才上做出了很大突破。同時,華師大也增設了醫學院,着力培養有人文情懷的醫生,不斷在學科創新、整合資源、搭建平台上取得建設性的成就,也順應了時代對醫學人才的需要。在師範的人才培育方面,顔幫琴說很欣喜看到了華師大在台州市合作辦學,建立了與台州椒江區合作的九年制學校,華師大在台州地區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他指出,華師大還可以與更多的地市深度合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助力。此外,他希望母校能為師範類專業學生提供更針對性的方案與就業安排,幫助更多的師範類學生找到對口的學校,盡早适應教學工作。


顔幫琴重回母校與同學合照


顔幫琴表示,母校入選雙一流大學,是母校發展的曆史機遇,也是重大的曆史考驗,這是校友的榮耀,也是校友的責任。作為社會與學校的緊密紐帶,校友可以擴大學校影響力,為母校發展籌措資金,進而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學校聲譽,吸引優秀師生,提升教師水平及生源質量。優秀的校友通過回母校任教或者講學等方式,為母校發展提供優質的師資力量。作為華師大家庭的一分子,他願意朝乾夕惕,與“師”偕行,團結其他校友一起助推母校發展蒸蒸日上,踐行“愛在華師大”的光榮傳統。顔幫琴積極響應校友會的号召,關注校友會公衆号的動态,組織各地校友的聯誼活動,目前負責籌劃華師大校友70周年同賀校慶活動,包括校旗傳遞、全球校友公益活動、校友找回計劃和校友基金捐贈計劃等。



顔幫琴參加台州校友活動照片


華師賦予顔幫琴如花的少年辰光,顔幫琴也為母校送上最誠摯的祝福:“蔡元培先生說過,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在華師大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我深切感受到大學不僅僅是求知與耕耘的沃野,更是教會我如何真誠做人、踏實做事的殿堂。70年風雨兼程,70年春華秋實,母校為國家培養萬千棟梁之才,步履堅定,曆久彌新。祝母校欣欣向榮,再創輝煌;祝老師們身體健康,桃李滿天下;祝學弟學妹們隻争朝夕,不負韶華,求實創造,報效祖國。願同學們在大學階段既要刻苦鑽研本專業的知識,也要放眼外部世界,突破知識瓶頸,看到更廣闊的未來。”


光陰荏苒,流年似水,那個曾經在共青場上意氣風發的足球少年,眉宇逐漸褪去了青稚模樣,月亮彎的眼一如年少般澄澈而添了份堅毅與深邃。華師的愛浸染了他的成長,他也将帶着華師的愛走下去。


木心先生寫道:“歸真返璞,不是回到原來的地方。金剛鑽的前身是碳素,石墨。經過億萬年的壓磨,形成金剛鑽,看起來好像歸真返璞。前面所說的那個過程,就是一開始有了智慧,智慧有了深度,然後變得俏皮,事事以幽默的态度處之,在無數的談笑間,你成熟了——這個過程,就像碳素受強力高壓一樣。”淌過青澀的校園時光,跋涉萬裡的援疆之路,顔幫琴惦念的是返璞歸真,他的教學技能更加成熟,培育英才之心也更加懇切,他願謹記“求實創新,為人師表”的師大校訓,以仁育新、厚德載物、埋頭苦幹、務實奮進,成為時代裡閃着螢火微光的匠心師者。





采訪:吳含箫  孔禹心

撰稿:吳含箫

作者系我校外語學院翻譯系2019級本科生


Baidu
sogou